一覽三乘

創辦人

心道法師,靈鷲山佛教教團開山和尚、世界宗教博物館及國際非政府組織「愛與和平地球家」(Global Family for Love and Peace)創辦人。
創辦人

1948年出生於滇緬邊境臘戌省的赤貧農村,4歲時因為戰亂而與家人失散而成為孤兒,童年顛沛流離,9歲就被滇緬游擊隊收容,成為年紀最小的童兵,隨軍隊出入烽火,經歷槍林彈雨與生離死別,對生死疑惑難解,直到一日目睹阿羅漢飛越潭面的聖跡,遂埋下日後以修證為志業的決心。 

13歲隨軍隊撤退來到台灣才正式開始就學,15歲初聞觀世音菩薩聖號,感動不已,開始茹素打坐,並於臂腹刺上「悟性報觀音」、「吾不成佛誓不休」、「真如度眾生」立誓救度世間苦難。

 

苦行精進 

25歲剃度出家後,砥礪精進禪修,矢志以十二頭陀行苦修,從內證下功夫,歷十餘年。前後在台北外雙溪,宜蘭礁溪圓明寺、莿仔崙靈山塔、龍潭如幻山房和員山周舉人廢墟等地,以「塚間修」止息心識妄念、觀照諸法本源。 
  
塚間苦修十年,於福隆山上斷食閉關兩年餘,這期間心道法師經歷了外人難以想像的體驗,他發現生命之間相互關連的共存關係,而自然升起悲憫平等的大愛,深刻體悟唯有度盡眾生,方證菩提。 

 

遍行菩提 

1984年三十七歲的心道法師出關,為了慈悲利益眾生,將苦修的「頭陀行」轉化成「菩薩道」,以「慈悲與禪」立宗風,創建「靈鷲山無生道場」,展開弘法度生的佛行志業,三十多年來接引無數海內外信眾,成就大眾學佛的因緣,也開展和平的志業。 

1991年擘劃籌建「世界宗教博物館」,於2001年11月9日正式開館,成為推動跨宗教對話與交流的平臺,以「尊重每一個信仰、包容每一個族群、博愛每一個生命」為理念;2002年獲得聯合國非營利組織與教科文組織之肯定,創設「愛與和平地球家」國際公益和平組織(Global Family for Love and Peace簡稱GFLP),以愛與和平為宗旨,推動跨界交流合作。 

展望未來,心道法師正在籌建一所為地球而蓋的大學──生命和平大學,這個工程最為浩大、經費最為可觀、對地球人類最為重要的志業,要延續世界宗教博物館「尊重、包容、博愛」的精神,推動「愛地球、愛和平」理念、促進地球永續發展以及培育和平種子,教學以禪為核心,以佛法靈性教育為骨幹,在靈性生態觀的基礎上,以跨學科的科技整合方法,建構全新整合向度的課程,招收世界各地的菁英人才,培養學生具有愛與和平的多元世界觀,成為推動地球永續、人類永續的推手,以靈性教育、生態教育、科技創新做為轉換地球危機的三大途徑,其中,靈性教育便是以懺悔跟禪修產生安定的能量場,讓自己康復也讓地球康復,靈性修持能產生生態自覺,從而珍惜環境、心變細緻,感受到美,回到神聖性,就是靈性的感覺。 

 

三乘法脈與教育傳承 

一九九四年十月,心道禪師接受緬甸烏郭達剌國師法嗣,烏郭達剌尊者特授與「烏谷達剌」之法名,得傳授沙彌戒、比丘戒和阿羅漢戒等圓滿南傳三壇大戒;二OO一年,心道禪師得甯瑪噶陀傳承莫札法王認證為其傳承成就者卻吉多傑之轉世,賜受「巴吉多傑」(吉祥金剛),此後,心道禪師更積極促進南北傳三乘佛教之友誼與修行交流等,以此凝聚共識,創造世界和平的福祉。

二OO七年,十月,心道禪師自深圳弘法寺住持本煥老和尚納受法脈為臨濟宗第四十五世、別傳堂上第二代傳人,號常妙心道禪人。二O一四年四月,心道禪師獲緬甸國家頒布授證為「上座部大業處阿闍黎禪修最高成就獎」,這是自佛陀時代至今二千五百年來傳承不墜的上座部僧伽禪修體系的最高榮銜。

心道法師得傳三乘法要,融合三乘法教,也奠定靈鷲山三乘法脈的傳承。 為「傳承諸佛法,利益一切眾」,2003年成立靈鷲山三乘佛學院。 

並以其自身實修體證佛陀的圓滿法教,開展出兼具三乘的圓融教法─「靈鷲山成佛藍圖—四期教育」,將內在自我修行實踐與外在社會關懷融合成一個完整的修學體系。目的是轉凡成聖,並延伸成多元和諧、相互依存大圓滿的生命實踐,不但體現完整的佛法教育,更是圓滿究竟的成佛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