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傳專題

「南傳專題」首週課程 鳩摩羅尊者講述《大念處經》法教

「南傳專題」首週課程 鳩摩羅尊者講述《大念處經》法教
圖 / 三乘佛學院
文 / 傅冠婷

靈鷲山三乘佛學院5月23日至26日首週「南傳專題課程」,講述《大念處經》和《攝阿毘達磨義論》珍貴法教。緬甸仰光國立上座部僧伽巴利大學校長—鳩摩羅尊者(Ashin Kumara)視訊教授僧眾,生活中如何培養正知,透過對行住坐臥的觀察,了知一切是純然的名法與色法;緬甸仰光國立上座部僧伽巴利大學弘法教育部副所長—塔拉薩帕尊者(Ashin Therasabha)講述緣起法,由「行」造因,得未來果,由今生幸不幸福,從而推斷過去生是否造作「行」的不善業。

三乘佛學院南傳專題課程邀請2位尊者授課、曾國興居士擔任翻譯,三方互通合作,創造此次的雲端共學。本週鳩摩羅尊者講述的法教著重於《大念處經》的正知章節和威儀章節,提及「身隨觀念處」,要能夠在生活中的行住坐臥中如實了知,一切都是名法與色法。



好比手在彎曲和伸直時,一般人是意識到我的手在彎曲與伸直,有一個「我」與「我的」的存在,這個意識含有貪愛和邪見;而修行者在有正念和智慧的當下,所意識到的沒有貪愛和邪見,而是名法、色法的彎取與伸直,這就是「身隨觀念處禪法」。在生活當中透過練習,透過智慧觀察了知,行住坐臥就是一個純有的色法,沒有一個「我」與「我的」,就是身隨觀念處的修行,如是修習即能遠離邪見。



由此可知,修行者不論行住坐臥,都是在觀照,透過觀照與覺察,使智慧生起。就如同修習〈安那般那禪法〉也是如此,從專注出息和入息的過程中,慢慢隨著專注力,明確分辨出息、入息是色法,了知想要出息、入息的動機是名法,並體會到因為有出息的動機而有出息,有入息的動機而有入息,色法的背後必然有名法的帶動。光是簡單的呼吸都要如實了知,分辨當中的名法和色法,透過多次的觀察,體會到色法離不開名法,色法生起的原因,其背後一定有名法,色法和名法彼此是互連的。



塔拉薩帕尊者則主講《攝阿毘達磨義論》當中攝緣分別品的緣起法,在課程當中提及,從自己此生的生命幸不幸福,從而可以推測過去生的「行」是否造作不善業。如果今生的性命是幸福的,可以推測過去生的「行」造做了很多善業;如果今生的性命是不幸福的,可以推測過去生的「行」造做了惡業、不善業。由「行」種下因,而造就未來的果,因此當我們能了知「行」,便能透過「行」的正知正業,從而帶動未來生命的美滿。



未來還有3週的課程,與會法師們相當期待,祈願透過佛法的學習,增長智慧與菩提,提起覺知與正念,早日成等正覺。